> 文章列表 > “背负清樽手持斧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背负清樽手持斧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背负清樽手持斧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背负清樽手持斧”出自明代张羽的《醉樵歌》。

“背负清樽手持斧”全诗

《醉樵歌》

明代 张羽

华盖山高亘南楚,剩产奇材少榛莽。

山人嗜酒而业樵,背负清樽手持斧。

丁丁伐木云之深,束薪欲担力不任。

且倾醽醁藉盘石,痛饮莫知西日沉。

白眼望天歌鼓腹,槲衣半染苔花绿。

颓然俯枕树根瞑,鼻息如雷撼岩谷。

起来却笑朱买臣,底用金柴缠其身。

堪羡刘伶行荷锸,生死无累全天真。

楩楠豫章等枯梗,惟取酕醄真乐境。

泛观世士多沉酣,误入牢笼犹未醒。

《醉樵歌》张羽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醉樵歌》是明代张羽创作的一首诗词。该诗描绘了一个山人醉饮樵夫的景象,表达了自由自在、超脱尘世的情感。下面是《醉樵歌》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醉樵歌

华盖山高亘南楚,

剩产奇材少榛莽。

山人嗜酒而业樵,

背负清樽手持斧。

丁丁伐木云之深,

束薪欲担力不任。

且倾醽醁藉盘石,

痛饮莫知西日沉。

白眼望天歌鼓腹,

槲衣半染苔花绿。

颓然俯枕树根瞑,

鼻息如雷撼岩谷。

起来却笑朱买臣,

底用金柴缠其身。

堪羡刘伶行荷锸,

生死无累全天真。

楩楠豫章等枯梗,

惟取酕醄真乐境。

泛观世士多沉酣,

误入牢笼犹未醒。

中文译文:

华盖山高耸南楚,

只剩下产出奇材,少有荒芜。

山人爱好酒,以砍柴为业,

背着清酒壶,手持斧头。

丁丁砍木声在云深处回响,

捆绑着柴薪,力量已不足。

他倾倒着美酒,在石头上休憩,

痛饮之下,不知西日已沉没。

白眼仰望天空,吟唱着,鼓鼓的肚子,

衣袍上染满了苔藓和绿色花朵。

他颓然俯身枕着树根,闭上双眼,

鼻息如雷震撼山谷。

然而他却笑着嘲笑那朱买臣,

他用金柴绑在身上,

羡慕起刘伶挑担的生活,

生死无忧,完全自然。

寻常的树枝、树梗都变得枯萎,

只有醉意才能真正带来快乐。

看着世人多沉醉于酒乡,

误入囚笼,还未苏醒。

诗意和赏析:

《醉樵歌》通过描绘一个醉饮山樵的形象,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、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。诗中的山人嗜酒而业樵,背负清樽手持斧,展现了他与大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。他在山林中砍柴,饮酒舒展,自由自在地歌唱,不顾世俗的束缚,表现了一种豁达、潇洒的精神境界。

诗中的华盖山、南楚、清樽、斧头等形象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山人的个性与情感。山人醉饮之下,对世俗名利不屑一顾,笑着那些受困于功名利禄的人们。他们将自己束缚在牢笼中,迷失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。

整首诗以山人醉樵的形象为主线,通过描述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,表达了对自由、超脱和真实的向往。山人以酒为伴,砍柴为业,他的生活虽然简朴,但他却能在自然中找到快乐与自由。与此同时,诗中也暗示了世人迷失于功名利禄之中,被牢笼所困,无法领悟到山人的境界。

《醉樵歌》通过对山人生活的描绘,将自由、豁达的山人形象与世俗的困扰进行对比,表达了对自由自在、超脱尘世的向往和追求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、生动的形象和对比的手法,展现了一种清新淡泊、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境界,给人以启迪和思考。

Error:resultnotfoundinresponse.